close

成就感,是讓孩子愛上學習的關鍵

更新日期:2011-01-06 記者:洪莉竹 (攝影:黃念謹)

 

當孩子養成順利完成課業或生活中各項任務的能力,自然會對自己產生信心,即使日後遭遇困難,也會獨立去面對困境、解決問題。

 

 

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。專長解決取向心理治療理論、認知行為治療理論、親職教育、人際溝通與情緒管理。

 

有句諺語: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,指的是人們可從失敗的經驗裡記取教訓,奠定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。但這句話,套用在學齡兒童(六到十二歲)的學習與人格發展上,或許就成了阻礙孩子朝正向發展,變得自卑、懶惰的影響關鍵。因為一再受挫、失敗的經驗,容易讓孩子產生負向的自我概念,長期下來,恐成孩子進步學習的一大絆腳石。

 

從成功經驗建立學習能力

 

依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來看,要養成學齡兒童的勤勉感,是需要培養他們面對課業、與他人互動的各種能力。如果這些能力,足以讓他們順利完成課業或生活中的各項任務,並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就與能力感,從這些「成功經驗」裡,孩子會對自己產生信心,願意持續努力。即使日後遭遇到困難,也會依靠自己的能力,去面對困境、解決問題,而不輕言放棄。

 

反之,在這個階段裡,大人剝奪了孩子的思考能力與實際自我從事活動的機會,一來孩子會慣性依賴大人,無法養成責任感與獨立性;另一方面,孩子也會因為缺乏靠自己完成任務的經驗,逐漸失去能力,就容易在活動中退縮,形成性格上易有自卑、懶惰的特質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  我的呼應~

 

是的是的!
話說今天有一個小二的小孩
今天是他第二次來上課
媽咪由於怕考試將近功課太多且天氣太冷
於是決定幫他請假
但在上課前20分鐘
媽咪打電話來說"老師我們可以去上課嗎?因為小孩吵著要去."
盡業的老師當然說"沒問題"
重點是當小孩來上課的時候

媽咪分享:
我今天只是先去安親班帶他回家洗澡
沒想到他竟然要求要去上課
我問他為什麼
小孩回答"因為我上次上一次課,第二天生活考試就考九十幾;我今天去上課,明天也會考不錯阿!

回想上週
我們只做了一些讀寫測驗
但在過程中給他很多的肯定
他也發現自己其實也很多"能"的地方
於是這個在老師及安親班眼中的頭痛小孩(過動不專心寫字潦草)
在家長眼中的依賴小孩
一週後的今天卻有如此的改變
且這兩次上課都超專心配合的
不就是成就感的功勞嗎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佑恆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